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揭开“学区房”的面纱:女神还是女神经?

发表于2014-06-20

又到了小学报名的时间,每年这个时候学区房的概念都会被关注。

学区房,从某种意义上讲,是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,同样也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个独特的现象,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,家长为使孩子“不输在教育的起跑线”上,不惜花费重金购置属于教育质量好的小学学区的房产。但其实现在这个概念已经泛滥,就好像被吹的疗效无边的保健品一样,其实谁也不知道确切疗效。

首先:学区房的概念有误。

全中国所有住宅都是学区房,这是因为上学都是对照于居住地,任何一套房都会有对应的学校,以北京为例,在小学入学政策上,都采取的是就近免试入学。因此,对于哪条街道哪一栋楼房里的孩子可以进哪一所学校,都有明确的划分,所以其实大家认为的学区房应该叫重点学区房。

比如北京,其实能够成为重点学区房的,也只是中关村一小、中关村三小、北京小学、北京第二实验小学、史家胡同小学等十数所小学。

还有必须重视的一点就是,重点学区房很少招生外地户籍的孩子,即使对北京户籍,也有严格的落户年限要求,所以如果没有北京户籍,最好还是选择相对普通的学校,否则很可能只能调剂上学。

其次:挂名的名校泛滥。

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通州区的史家小学,其实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挂牌学校。

真正的史家小学始建于1939年,拥有过9名特级教师,现有50多名市区骨干。学校形成一校多址的办学格局,即史家小学高年级部、低年级部、育芳分部(东城区小学课程资源中心史家小学基地)。

而通州,同样挂名史家小学的师资:新、老市区级骨干教师15人,目前通州区史家小学的校长是原通州东方小学校长。同样查阅东方小学的师资力量,你会发现:本科以上学历114人,高级教师88人,市区骨干19人。

从简单的师资资料,就可以看到,所谓的通州史家小学,并非真的名校。但周围的房产价格却因为这个“史家”涨了不少。

虽然不排除一些郊区挂牌学校也有不错的师资力量,但大部分都只是挂牌而已。所以选择这种学校,最好谨慎,可以打听一下,有几个老师是来自于之前的名校。

第三:重点学区房其实很少交易。

实际上,以北京为例,能够被称为重点小学的,基本只在东城、西城与海淀,其他区域的学校很难称为重点。

拥有学区房的人基本有两类,老北京的居民与后来搬迁的财富人群,几个重点小学都在成熟区域,基本已经五年以上没有新房供应,在这种情况下,流通的二手房数量也是非常少。按照中国人的家族传统观念,子女上了重点小学后,难道会不考虑孙子一代上学问题?有了重点小学学区房的,基本不会转手,所以这种房产,类似钻石,房源量非常非常稀缺。

第四:动辄天价的学区房。

经常有报道,学区房几十万一平米,其实是明显的误区,被广泛报道的2013年一套位于“宇宙中心”华清嘉园的一套37平米的二手房,标价350万。当时笔者实地调查过,这套房其实是广告噱头。其实即使在现在看,这一报价也是虚高的。而且二手房定价本身就只是代表了房主的预期,价格高低也与是否急售有关。

最近央视也有报道,部分东西城平房,学区房报价每平米20万以上,实际这类房产并非商品房,虽然单价高,但是总价并不高,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房产交易都是非常规的,需要一些灰色的交易流程。

除了以上几点外,最重要的一点是:

对于普通收入人群来说,选择重点学区房真不一定是最合适的。

笨鸟有三种选择:1.先飞 2.后飞 3.不飞,下个蛋。重点小学里的学生并非一定是人才,普通小学里也并非没有人才,李天一原来在中关村三小上学,道德品质也没见被熏陶的多么高端。

购置学区房应结合家庭自身的承受力,不能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举债买房,从而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,其实也不利于给孩子一个轻松的家庭环境。即使拼命进了重点学区,同学之间难免的攀比也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。

另外,并不是只要进入重点小学或中学就能够保证孩子的良好成长,选择学校不能忽视孩子的个性及特长发展,应多做全方面的了解与考虑,树立一种观念:不是选择最好的,而应该选择最符合孩子个性及特长发展的学习教育环境。


发表于2014-06-20

确实应该科普一下了 

发表于2014-06-20

据说水区八中的学区房快2万了 不知道真的假的

发表于2014-06-20

学区房现在真的算的上是天价了

发表于2014-06-20

御园印象就是现在宣传最多的学区房了

发表于2014-06-20
小hao号,您好!您所发的帖子“揭开“房”的面纱:女神还是女神经?”已被设置为精华帖,请再接再厉多发好帖。
上一页|1|
/1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