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洋葱:为什么“催人泪下”?

发表于2013-08-12

催泪因子:含硫气体

洋葱中的催泪因子(lachrymatory factor,LF)主要是由一类烷基半胱氨酸硫氧化物(ACSO)经一些特殊的酶作用而产生的。最早的时候,人们一直以为催泪因子只是由蒜氨酸酶单独作用产生,直到2002年日本学者发现洋葱中还存在另一种关键酶的作用——催泪因子合成酶(lachrymatory-factor synthase)。这种酶也影响洋葱催泪因子的产生。

完整的洋葱细胞只存在风味前体物质烷基半胱氨酸硫氧化物(ACSO),这种物质是一类含硫的物质(硫是洋葱生长过程中重要的元素,也是形成辣味的元素),目前发现种类主要有4种:即S-甲基-L-半胱氨酸亚砜(MCSO)、S-丙基-L-半胱氨酸亚砜(PrCSO)、S-丙烯基-L-半胱氨酸亚砜(1-PeCSO)和S-烯丙基-L-半胱氨酸亚砜(2-PeCSO),其中,1-PeCSO占最多,ACSO在鲜洋葱中占0.668%,其中80%为PeCSO,其他只占20%。其中,风味前体物质在细胞质中,而蒜氨酸酶在液泡中,相互过着和平的日子,互不打扰。

但当用刀切洋葱的时候,细胞受到外力作用破碎,液泡中的蒜氨酸酶就会获得与ACSO接触的机会,并将ACSO水解成硫代丙醛-S-氧化物,同时还生成丙酮酸和氨[4],其中,硫代丙醛-S-氧化物就是导致人眼睛流眼泪的主要成分,也被人们称之为催泪因子。

这些分解产生的物质有热辣味并使嘴唇有灼烧感,由于具有挥发性,它还可以刺激人眼部角膜的神经末梢,人体则通过神经系统活动命令泪腺分泌泪液,把刺激性物质冲走。这就是洋葱使得人们情不自禁留眼泪的原因。


上一页|1|
/1页